bb面部又紅又乾又出水,這是濕疹嗎?幾時好?
類固醇的種類和副作用
「滴雞精」感冒時飲不得 燥底孕婦飲完狂爆瘡
近年流行飲滴雞精補身,但亦非人人適合。中醫師指出,滴雞精是用鮮雞經高溫及密封技術所蒸煮而成,有溫中補氣及補腎功效,適合體虛人士飲用,尤其女性產前或產後、脾胃差及易攰的打工仔,惟屬燥底與熱底、患上感冒及濕疹病人皆不宜飲用,市民亦可自製滴雞精補身健體。
由於婦女在生產過程會耗損大量氣血,故產前及產後飲用滴雞精,可減少頭暈、頭痛及失眠等情況,並有助面色紅潤,尤其有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無胃口及經常嘔吐等症狀的孕婦。中醫又相信,胎兒經母體吸收滴雞精,也有利筋骨生長。至於計劃懷孕的女性飲用滴雞精,有滋養卵泡的作用。許建議市民早上或空腹飲用較佳,若滴雞精加入了補氣血的中藥,如北芪、黨參、花旗參,容易有興奮作用,不宜在晚上或睡前飲用。
許稱,間中接獲誤飲滴雞精後出事求診的病人,如有一名40歲高齡孕婦,過往曾小產,故懷孕後特別緊張,經常飲用家人燉的雞湯補品及滴雞精,因爆瘡、胃痛及胃脹求醫,診症顯示她有脾胃濕熱、燥底問題,並且錯食太多溫補食物,引致「火上加油」,須接受中醫調理身體。
原來飲用滴雞精後,有爆瘡、喉嚨痛,甚至失眠等症狀,便反映不適合服用。許指,燥底及熱底人士本身已容易受上述問題困擾,若再服滴雞精,隨時加劇有關情況,尤其更年期女性較易有虛火或陰虛火旺的體質。此外,滴雞精屬補虛之品,正患感冒或腸胃炎的人,錯飲亦可令外邪、濕熱之邪更困體內。濕疹病人都不宜飲用,否則會令濕熱毒更多,病情更差,腎病患者或幼兒都不建議飲用。
坊間部份滴雞精產品,加入了一些如人參、蟲草、當歸及杞子等偏溫補藥材,許建議市民若不了解自己體質,應先諮詢中醫師意見,避免自行購買服用。她強調本身營養充足、體質壯實的人,並無需要經常飲滴雞精。
許推介市民可自製滴雞精,孕婦及產婦尤其有氣血不足、腰膝痠軟的症狀,可煲「杜仲寄生滴雞精」飲用,材料包括鮮雞、杜仲、桑寄生、南棗及薑,有補益氣血、補腎壯腰功效,產婦宜在惡露清除後飲用。因日捱夜捱、工時長致疲倦無力、手腳凍、面色蒼白的OL、中年女士,可煲「紅棗杞子滴雞精」飲用,有助補益氣血及面色紅潤,材料包括鮮雞、枸杞子、當歸、紅棗及薑,可於經前經後服用。
女士在懷孕初期的調養十分重要,也有不少飲食宜忌。許指,不少孕婦受便秘問題困擾,提醒要避免吃性質寒涼及滑利的水果,即木瓜或火龍果,以及現時流行的麒麟果等,提防影響脾胃及增加滑胎風險。黑木耳、生薏仁也要避免吃,其中黑木耳有活血化瘀作用,容易引起小產。
許建議排便有困難的孕婦,平日要多飲水、多吃蔬菜,攝取纖維,但不宜吃較涼的蔬菜,如大白菜、芥菜及苦瓜。適合孕婦的蔬果包括番薯、橙、奇異果及蘋果等。初孕時出現無胃口、反胃、嘔吐等症狀,可飲用陳皮水、生薑紅糖水或檸檬水,紓緩不適。切忌飲用山楂水來開胃消滯,因為山楂本身有活血及令子宮收縮的作用,或會增加小產風險。
初孕期婦女的飲食只須均衡及正常清淡便足夠,毋須大量進補。即使體質虛弱的孕婦,都建議懷孕中期及後期才飲用滴雞精。在中醫角度,孕婦的體質比較虛弱、腎氣虛,都會容易出現小產,臨床上會採用補氣血、補肝腎的中藥,例如桑寄生、杜仲及枸杞子去安胎。另外,曾小產的孕婦,要多休息、少吃寒涼食物及避免做彎腰動作。
來源:蘋果日報 記者 梁麗兒
嬰兒這些衣服反而會悶出濕疹
BB濕疹反覆發作 中醫:食物防腐劑是致敏源
濕疹的問題困擾不少成年人,原來也有不少嬰兒患上濕疹,令他們的父母非常憂心。如BB有濕疹,家長可以怎樣處理?TOPick 請教了註冊中醫師鍾啟福。
鍾醫師表示,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,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,特點為自覺劇烈痕癢,皮損多形性,對稱分佈,有滲出傾向,慢性病程,易反覆發作。留意一點,濕疹的孩子較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,如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,如三者同時出現,我們叫做過敏性三聯症。
濕診的分類
嬰兒濕疹一般可以分為乾燥型、脂溢型和滲出型。
乾燥型濕疹:
表現為紅色丘疹,皮膚乾燥脫屑,可伴皮膚紅腫。
脂溢型濕疹:
表現為皮膚潮紅,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,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,不易除去,以頭頂及眉際、鼻旁、耳後多見。
滲出型濕疹:
多見於較胖的嬰兒,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,很癢,抓後有黃色或透明液體滲出或出血,皮疹可向軀幹、四肢以及全身蔓延,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。
1. 避免致敏原
在中醫範圍中,嬰兒濕疹稱為「濕瘡、奶癬」,臨床上脾虛體質的嬰兒較易患上,日常飲食中的牛奶、雞蛋等較難消化,而蝦、蟹、牛、羊等食物中的異體蛋白、食品中的添加劑、防腐劑、人造色素都可以是濕疹的致敏原。
2. 改變環境
氣候變化、濕度變化過大、動物的皮屑、使用肥皂過多、沐浴水溫太熱均可刺激濕疹發作。家長要定期清掃室內,不要養寵物,如果有條件,可以到醫院去做致敏原測試,避免依賴類固醇,然後針對不同的體質,採取個性化的治療。
3. 勤換尿布
在尿布區域或肛門周邊等處發生濕疹時,需與尿布皮炎及真菌感染相鑑別。前者位於尿布區域會陰、股內側,境界清楚的瀰漫性紅斑或少許丘皰疹。勤換尿布,保持尿布區域清潔即可治癒。而真菌感染則為淡紅色斑片及扁平小丘疹,境界清楚,邊緣可有少量鱗屑。
自製抗濕疹藥液
馬齒莧洗劑(外用)
成分:馬齒莧、土茯苓各2両,金銀花、地膚子各1両
煮法:以上藥材加水煎煮45 分鐘
用法:將以上藥液待涼後外洗患處,每天1 至2次,外洗後再塗上天然潤膚膏
功效:清熱解毒,滲濕止癢
應用:適用寶寶濕疹發作期,症見紅疹痕癢,甚或滲水
註:如果不清楚用法,最好請教註冊中醫師
嬰兒濕疹如何控制?會有什麼濕疹症狀?
濕疹(异位性皮炎)
Eczema (Atopic Dermatitis) [ ChineseTraditional ]
介紹了什麽是异位性皮炎以及怎樣幫助孩子應對异位性皮炎。
什麽是异位性皮炎(濕疹)?
异位性皮炎(發音爲:ay-TOP-ik dur-muh-TIE-tis)是一種慢性(長期)皮膚疾病,其有多種形式。它也稱爲濕疹(發音爲:EK-zuh-muh or ek-ZEE-muh)。
濕疹患者的皮膚會變得乾燥幷且非常瘙癢。通常病情時好時壞。當病情加重時,我們稱之爲疾病發作。通常疾病在空氣變得乾燥的冬季發作。
有時,當濕疹患兒長大時,其症狀會减輕或一起消失。而其他孩子可能終身患有濕疹。
目前尚不清楚濕疹的準確病因。可能遺傳和環境因素都對其起作用。患有濕疹的孩子可能也有哮喘、花粉症或其他過敏症。
目前尚無法治療濕疹,但是你的醫療小組將與你一起制定控制症狀的方案,確定復診時間。
濕疹症狀
一些孩子患有非常嚴重的濕疹,而有些孩子的濕疹程度則是輕微的。你的孩子可能會:
- 發癢(瘙癢)
- 皮膚乾燥
- 發紅
- 出現濕疹斑(鱗片狀皮疹)
- 睡眠不足
- 皮膚增厚、發紅、變腫、有劃痕以及抓撓後不適
- 膚色改變
- 若病情更嚴重,滲出透明液體、起皮和生成痂皮
- 自尊問題或感到尷尬
如何診斷濕疹
爲對濕疹進行診斷,孩子的醫生將會:
- 檢查孩子的皮膚
- 向你詢問有關皮疹的問題,包括染病時間、導致其嚴重或好轉的事物和發病時間
- 評估孩子的哮喘、花粉症和其他過敏症
- 向你詢問其他家庭成員是否患有濕疹、哮喘或過敏症
若病情嚴重,出現皮膚滲出液體、生成痂皮和起皮,醫生會使用孩子皮膚拭子進行測試。這能够幫助確定你的孩子是否患有皮膚感染。
怎樣控制濕疹
良好的皮膚護理,包括洗澡和保濕,是控制孩子濕疹的關鍵部分。你也需要查明導致孩子濕疹的環境因素,幫助孩子遠離濕疹困擾。但是,很多時候的發病幷無環境誘因。
醫生也會開出一種或更多藥物,幫助孩子對抗疾病。這些藥物包括外用藥(適用于皮膚)或口服藥片。
皮膚護理
洗浴
洗浴通常是控制疾病發作、幫助預防感染的重要步驟。你的孩子每天至少要洗 1 次澡,若條件允許,可以給孩子洗 3 次澡。
- 在溫水中給孩子洗澡,時間爲 5 至 10 分鐘。用溫水而非熱水,這點很重要。熱水會刺激孩子的皮膚,誘發瘙癢。此外,洗浴時間 5 至 10 分鐘對于補充肌膚水分是最理想的。洗浴時間長沒有益處,甚至會導致皮膚更乾燥。如果你需要提醒,請嘗試使用時鐘。
- 當孩子坐在浴盆中時,請將浴盆中的水放至臀部水平位置。
- 使用不含皂的清潔用品或非常溫和的皂産品。任何一種香皂,僅在需要使用的部位使用。不要用布揉搓,因爲那會刺激皮膚。用皂將身體洗淨,預防進一步乾燥。
- 洗浴後,將皮膚拍幹,不要揉搓。儘量在皮膚上多留水分。
- 根據醫生指示,將醫生開的藥膏或霜塗在所有感染的皮膚部位(粗糙、發紅和凹凸的斑點)上。
- 塗上醫生開的活性軟膏或霜後,在未感染的皮膚部位塗上凡士林或保濕霜之類的産品。
- 不要使用浴巾、海綿或沐浴球,因爲使用這些擦身體時,會刺激皮膚。
- 利用爲孩子洗浴的時間來檢查孩子皮膚是否出現發紅、刺激或濕疹發作。
使用乳化油
添加乳化油也能很好地幫助皮膚保濕。通過將乳化油(如 Alpha Keri 油、Oilatum 或 Aveeno 油)與洗澡水混合,能够幫助皮膚吸收水分。
- 將孩子放進浴盆之前,在洗澡水中加入乳化油。將油混合與洗澡水中。
- 當孩子在浴盆中和出浴盆時,請小心,因爲油會使浴盆很滑,孩子會因爲滑倒而受傷。
使用乳化油時,孩子的洗浴習慣應與以往保持一致:
- 洗浴時間爲 10 至 15 分鐘
- 出浴盆幷拍幹
- 塗上醫生開的活性軟膏或霜
- 塗上保濕霜
說明:乳化油與普通的沐浴油、植物油及其他種類的油不同。這些種類的油會覆蓋在皮膚表面,阻止水分或保濕霜滲入,而乳化油却能够幫助水分滲進皮膚。
保濕
皮膚乾燥是濕疹最常見的特徵之一。當皮膚乾燥時,就會發癢。它也開始失去其作爲保護屏障的功能。這就意味著皮膚將流失更多的水分,刺激物進入皮膚。這兩種因素都會誘發濕疹發作。
保濕霜能够减少瘙癢,滋潤皮膚。它們通過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達到這種效果。這樣能够幫助鎖住肌膚水分,去除刺激物。保濕霜是脂肪、油質和水的混合體。有 3 種保濕霜可供使用:軟膏、霜和潤膚露。
- 軟膏是較厚、較油的産品。大多數軟膏都不含水。它們對濕潤非常乾燥的皮膚和大片皮膚部位最有效果。通常濕疹患者對它們有良好的耐受性。
- 霜是脂肪和水的混合體。在皮膚上感覺起來很輕,而且凉爽。霜經常用于預防皮膚幹透或乾裂。這些産品常常“灼傷”或刺痛濕疹患者的皮膚。
- 露含水最多。它們易于滲透皮膚,清凉皮膚。可將其用于頭皮。它們在給乾燥皮膚保濕方面,不如軟膏或霜效果好。露會導致皮膚不適或乾燥皮膚刺痛感。
不要使用任何會刺激皮膚的産品。
藥物和其他治療
根據孩子濕疹的嚴重程度,孩子的醫生會開出一種或更多的藥物。
外用皮質類固醇
外用皮質類固醇是塗抹于皮膚的類固醇霜或軟膏。類固醇是幫助减少皮膚炎症的有效方式。炎症會導致皮膚腫脹、發紅、粗糙和皮膚刺激。炎症减少會使瘙癢减少,從而减少抓撓産生的劃痕。
這些藥物按照藥效强度劃分。使用哪種皮質類固醇取决于身體出現濕疹的部位和嚴重程度。例如,你的孩子面部可能需要使用輕度皮質類固醇,但是身體上却需要藥效强一些。醫生會向你介紹哪類藥物最適合你的孩子。
若能恰當使用外用類固醇,則很少會産生副作用。
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
這些藥物用于:
- 使用類固醇産生副作用的兒童
- 使用外用類固醇沒有效果的濕疹患兒
抗組胺劑
抗組胺劑可以與外用軟膏結合使用,幫助緩解由于濕疹引發的瘙癢。它們可能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。由于外用形式會刺激皮膚,因此口服抗組胺劑比外用抗組胺劑更可取。
有些抗組胺劑會導致嗜睡或疲倦。這對于因爲瘙癢而産生睡眠問題的兒童是有幫助的。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在白天使用抗組胺劑,醫生會與你一起商量使用形式。
抗感染劑
濕疹患者,其受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。抓撓皮膚會破壞皮膚屏障,導致皮膚上的細菌更易進入人體,引發感染。病毒或真菌也會越過皮膚屏障,儘管這比較少見。皮膚感染會導致濕疹加重。
抗感染劑是用于對抗由細菌(抗生素)、病菌(抗病毒)和真菌(抗真菌)引發的感染的藥物。使用抗感染劑能够治療感染,預防幷發症。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抗感染劑,孩子的醫生會給孩子開藥。
煤焦油製劑
粗制煤焦油可用于治療皮膚炎症和瘙癢,達到滋潤效果。這種療法含多種成分,至今尚未完全辨別其所有成分,但似乎很有療效。很多人不采用該療法,因爲嫌其髒、有异味、耗時,而且不方便。
草藥治療和非傳統療法
越來越多的人采用草藥治療和非傳統療法治療多種疾病,包括皮膚病。包括采用:
- 草藥和飲食補充劑
- 維生素
- 其他非處方産品
但是,沒有調查顯示這些産品能够治療濕疹。將你的孩子正在使用的非傳統療法和補充劑告知醫生。
控制瘙癢
你和孩子可使用以下建議控制濕疹引發的瘙癢:
保濕建議
- 保濕,保濕,再保濕!
- 將保濕霜和藥物存于陰凉處。
- 不要使用含有刺激成分(如酒精和香精(香水))的産品。
- 給皮膚保濕之後,嘗試著敷上凉毛巾。
衣物建議
- 孩子睡覺時,穿著一件寬鬆的棉質睡衣。
- 讓孩子穿棉質衣物。不要穿尼龍、羊毛或其他粗纖維衣物,因爲它們會刺激皮膚。
- 使用棉質床單和被褥。
- 將衣物上的標牌剪去,因爲那有時會刺激皮膚。
减少抓撓的建議
- 當孩子感覺瘙癢時,使用凉毛巾冷敷,幫助减少抓撓。
- 保持孩子指甲短且乾淨。
- 向年齡稍大的孩子解釋不抓撓其皮膚的重要性,不論其是否發病。抓撓會導致皮膚的進一步刺激和炎症,導致疾病加重。
- 如果你注意到孩子經常在一天中的某個特定時間抓撓,請通過在這段時間給孩子塗上保濕霜做到儘量打斷孩子的這種習慣。
管理孩子環境的建議
- 保持環境凉爽。使用風扇。
- 减少共眠(孩子與父母同睡)。孩子與其他人睡同一張床時,由于身體發熱産生汗液而導致疾病發作。
- 保持你和孩子的規律作息,以减少壓力。壓力有時會導致抓撓增加。
- 冬天在孩子的房間使用加濕器。加濕器也可放置于經常使用的房間,如起居室或地下室。
其他考慮因素
季節變化
你可能會發現較冷、較乾燥的月份裏,孩子的濕疹嚴重些。在此期間,空氣變得非常乾燥,水分减少。這會導致皮膚變得乾燥。較暖和的月份中,你不用那麽擔心天氣乾燥,讓孩子保持凉爽才是重點。
應對濕疹
濕疹的日常護理對你、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來說,會非常有壓力。保持常規護理習慣幷借此控制孩子的濕疹是非常重要的。孩子的醫療小組是很好的資源。
學校和活動
如果患濕疹的是嬰兒或幼童,請與托兒所人員和托兒所裏的其他孩子父母談論濕疹。解釋你的孩子患有這種疾病,但不會傳染其他孩子。
學校會給患有濕疹的孩子帶來很大壓力。父母、家庭成員和老師應瞭解孩子經受的壓力,明白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。
孩子能够儘量參與其日常活動,這點很重要。你可以做一些改變來幫助孩子。
你的孩子何時應去看醫生
如下情况,請聯繫孩子的醫生:
- 藥物對孩子不起作用或孩子的病情加重
- 感染的任何迹象,如生成痂皮、流膿
要點
- 异位性皮炎(濕疹)是一種慢性皮膚病,有多種形式。皮膚會變得乾燥和瘙癢。皮膚時好時壞。
- 皮膚抓撓導致皮膚發紅、腫脹、受損和不適。若病情更嚴重,則滲出透明液體、起皮和生成痂皮。
- 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控制瘙癢,保護孩子的皮膚。
寶寶濕疹到底能不能用「椰子油」?
冬季是濕疹發作高峰期,但新手媽媽未必懂得分辨嬰幼兒濕疹與普通乾燥龜裂,以為用潤膚乳可緩解,部分人更過量使用馬油、椰子油產品,令寶寶濕疹加劇。近期馬油、椰子油等產品大受歡迎,不少商家更聲稱產品無添加、醫百病。自冬季來臨,有媽媽發現五歲兒子手肘關節及膝關節處乾燥、脫皮,並出現紅斑,以為是龜裂,遂買來一瓶椰子油,每日為兒子搽三至四次。不足一周,兒子手肘、膝關節處出現一大片紅斑,且有滲水,求診後才發現兒子患濕疹,因用過量椰子油而加劇。
註冊中醫師唐文儀博士解釋,皮膚龜裂只會乾燥、脫皮,但濕疹會伴有紅斑和滲水情況。他又說,馬油和椰子油等產品非常滋潤,如果本身有濕疹,再過量搽這些產品,會令毛孔堵塞,熱量難以散發,濕疹加劇。
他建議家長首次讓子女試用潤膚產品時,應先取四分之一個一元硬幣分量,搽在手肘及膝關節處,若無不良反應,再搽在身體其他乾燥的地方。處理濕疹另一常見謬誤,是使用消炎止痛中藥「止痕」。唐醫師指不少患者在濕疹部位搽紅花油和活絡油,但這些產品含冬青油和薄荷腦,會刺激皮膚,引起炎症,亦會令濕疹加劇。要止痕消炎,唐醫師提醒患者不應用太熱的水沖涼,以免沖走油脂,令皮膚更紅腫,建議使用冷敷等方法,但應先諮詢中醫師。
《晴報》
新年食品要小心,那些食物可引致濕疹暗瘡易發作
大家都愛過農曆新年,因為可以嘗試各樣的賀年食物,林林總總,應有盡有!不論在團年飯還是開年飯,總是沒事在前,但是要小心飲食,提防食了引致濕疹暗瘡易發作的食物。新年食品要小心,那些食物可引致濕疹暗瘡易發作?
濕疹和脾胃欠佳的人的人有關,應少食阻礙脾臟的去濕功能食物
甜食 – 椰汁年糕、糖果
女性較愛甜食,總覺得吃甜能令人放鬆心情,增加幸福感。可是,中醫認為甜食屬於甘味,過食容易讓人體產生痰濕,令久咳的人士吃甜品後容易咳嗽加劇,也會令暗瘡、濕疹的人士病程加重。另外,注意體重的人士,亦需要留意糖份的攝取。所以,甜品還是淺嚐為妙!
糕點 – 蘿蔔糕、芋頭糕
新年吃糕點寓意「步步高陞」,非常好意頭。然而,許多糕點都用到糯米粉而糯米是中醫經常提及的忌口食品,由於性質比較黏膩,吃得多容易滯胃、積滯濕氣,令素有腸胃失調的人士發作胃痛、胃脹等;另外濕氣會令患有筋骨損傷及痛症的人士阻塞經絡,故腸胃失調及身體患痛症的人士不適宜多吃。
煎炸食物 – 油角、煎堆
煎炸需經高溫炮製,加上食物中的水份減少,令食物變得燥熱,容易令人體上火,特別是體質熱盛或陰虛火旺的人士,口氣、暗瘡、咽痛、口瘡、失眠等等症狀容易相繼而生。煎炸食物最好能在烹調後,隔一段時間再吃,而且要記得多飲水或滋潤的飲品,當然最好還是少吃為炒!
那容易濕疹的人新年應食什麼食物?
1. 紅菜頭:或汁生吃最可以清除體內積熱,又能補血養血,清肝護肝,非常適合長期濕疹患者。
2. 益生菌食物:世界敏感組織(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)曾發出指引,如父母其中一人曾患濕疹、哮喘或食物敏感,建議婦女於懷孕第三期(7個月至生產)進食益生菌至餵哺母乳完畢,幼兒患濕疹的機會將大大降低。
3. 薏苡仁:性涼,味甘淡,有健脾、利濕、清熱的作用,濕疹患者食之頗宜。
4. 番茄:番茄具有生津止咳、健胃消食、涼血平肝、清熱等功效。此外,番茄鹼有抑菌消炎、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,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能收止癢收斂的作用。
5. 苦瓜:苦瓜內含奎寧,具有清熱解毒、祛濕止癢之功。可用於治療熱毒、癤瘡、痱子、濕疹等病症。